人头携处非人在,何事高吟过五湖。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人头携处非人在,何事高吟过五湖”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的《赠渔翁》,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人头携处非人在,何事高吟过五湖。下一句是什么?

原文

赠渔翁

唐 罗隐

叶艇悠扬鹤背风,

得鱼归去远烟中。

人头携处非人在,

何事高吟过五湖。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归隐九华山,以诗酒自娱,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语言精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渔翁驾着小舟,在鹤背风(形容风势轻柔如鹤背上的风)中悠然自得,捕到鱼后便远远地消失在烟雾之中,他携带的不过是鱼,而非世俗之人所追求的名利,那么他为何还要高声吟诵着诗歌,穿越那茫茫的五湖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渔翁的悠闲生活和淡泊名利的心态,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渔翁捕鱼而归,远离尘嚣,他所追求的是简单而纯粹的生活,而非世俗的功名利禄。

赏析

这首诗以渔翁为题材,通过对其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淡泊生活的向往,首句“叶艇悠扬鹤背风”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渔翁驾舟捕鱼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超脱世俗的氛围,次句“得鱼归去远烟中”则进一步强调了渔翁的淡泊名利和远离尘嚣的心态,后两句“人头携处非人在,何事高吟过五湖”则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渔翁生活态度的赞赏和对自己无法摆脱世俗束缚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罗隐的生平经历有关,罗隐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对世俗的功名利禄产生了深深的厌倦,他向往自由、淡泊的生活,而渔翁的形象正好符合他的这种追求,他通过描绘渔翁的生活状态,来表达自己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心态,即人们对自由、淡泊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厌倦。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