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言山石生涧沟。追琢尚可王公羞。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青石

谓言山石生涧沟。追琢尚可王公羞。全诗是什么?

唐·白居易

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

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

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

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

愿为颜氏段氏碑,雕镂太尉与太师。

刻此两碑留宇宙,使我文章传后嗣。

谓言山石生涧沟,追琢尚可王公羞。

身居窠穴本无用,心期捧日岂辞劳。

作者及朝代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

作者简介

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极高,他的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反对脱离现实的倾向,他的作品以讽喻诗最为著名,如《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都是流传千古的佳作,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过着闲适的生活,但仍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译文

青石从蓝田山开采出来,用车载运到长安,工匠们打磨雕琢它究竟要做什么用呢?石头不能说话,我来替它说吧,我不愿意做人家墓前的神道碑,因为坟墓上的土还没干,碑上的名字就已经被人遗忘了;也不愿意做官道旁的德政碑,因为上面不刻实录而只刻虚辞,我愿意做颜真卿、段太尉那样的碑文,雕刻着太尉与太师的事迹,刻下这两座碑留在世间,让我的文章能够流传给后代,人们说山石生在涧沟之中,经过雕琢还可以成为王公贵族的珍馐美味(此处比喻为珍贵之物),我虽身处低微的窠穴之中,但心中却期望着能够捧日(比喻为国效力),又怎会推辞辛劳呢?

释义

本诗通过青石的自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人不愿做那些虚名浮利之事,而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流传后世,为后人所铭记,也表达了诗人虽身处低位,但仍愿为国效力的决心和勇气。

赏析

本诗以青石为题材,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青石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意志,诗人通过青石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诗中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动人,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揭露,又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创作背景

本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的仕途经历有关,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仕途不顺的情况下,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的问题,本诗通过青石的自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也反映了诗人虽身处低位但仍愿为国效力的决心和勇气,这种精神在白居易的其他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如《卖炭翁》等。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