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雉低昂朝旭后,千林出没午阴间。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山行

万雉低昂朝旭后,千林出没午阴间。上一句是什么?

宋·杨万里

万雉低昂朝旭后,千林出没午阴间。

人家远近丛祠外,水石参差系马前。

野鸟啼风声似竹,乱峰迎日状如莲。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行人不得闲。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作语言平易自然,形象鲜明生动,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富有生活气息,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万座城墙在早晨的阳光中起伏不定,成千上万的树木在午后的阴影中时隐时现,远处的村庄坐落在丛祠之外,溪水与岩石交错,马儿就系在这样的景致之前,野鸟在风中啼叫,声音如同风吹过竹林,错落的山峰迎着日光,形状宛如莲花绽放,不要说这里没有美丽的景色,只是行人们没有空闲去欣赏罢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行走时所见到的壮丽景色,通过“万雉低昂”与“千林出没”的对比,展现了早晨与午后光线的变化对景物的不同影响,通过“人家远近”、“水石参差”等细节描写,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乡村画卷,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美景虽在却无人欣赏的感慨。

赏析

杨万里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视觉意象和听觉意象,如“朝旭”、“午阴”、“野鸟啼风”等,使得全诗画面感极强,仿佛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通过对比与细节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还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美好的事物往往就在身边,但人们往往因为忙碌而忽略了它们的存在,诗人以“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行人不得闲”作结,既是对前文美景的总结,也是对人生忙碌与闲适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杨万里在游历或任职途中,途径某山时所写,南宋时期,文人墨客多有游历山川、寄情山水的习惯,杨万里也不例外,他在游历过程中,被眼前的自然美景所触动,遂写下此诗以抒发内心的感受,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官员,杨万里在诗中也不乏对人生忙碌与闲适之间平衡的思考,这可能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有关。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