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楼怀古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袁渚庾楼但陈迹,我每踌躇首为搔。
空庭日暮鸟飞散,古木参天风怒号。
往事如烟随水去,繁华一梦逐云消。
凭栏独吊兴亡事,无限感慨付寂寥。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实际历史上可能并无此诗及完全对应的情境。)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独特,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深沉婉约的情感表达,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袁渚和庾楼如今只剩下遗迹,每当我来到这里,总是满怀踌躇,不禁搔首叹息,空旷的庭院在日暮时分,鸟儿已经飞散,古老的树木高耸入云,狂风怒号,过去的事情就像烟雾一样随着流水远去,曾经的繁华也如同一场梦,随着云彩消散,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凭吊着这些兴亡之事,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只能将它们寄托于这寂寥之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袁渚和庾楼的遗迹,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历史的感慨和怀念,诗中通过空庭、日暮、古木、狂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荒凉、萧瑟的氛围,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诗人凭栏吊古,感叹往事如烟,繁华如梦,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无奈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登楼怀古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现实的深沉思考,诗中既有对遗迹的描绘,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两者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人通过对袁渚和庾楼遗迹的凭吊,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游历某地时,偶然间发现了袁渚和庾楼的遗迹,触发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在唐代,文人墨客常常通过游历山水、凭吊古迹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刘禹锡也不例外,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感悟和对现实的深沉思考,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是虚构之作,但它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却是具有普遍性和深刻性的,能够引起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