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蠹书鱼
宋·刘克庄
翰客文房万卷余,诜诜翻是蠹书鱼。
嗟君食字徒辛苦,不救饥寒一掬庐。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克庄(1187年—1269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是南宋后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刘克庄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之作,其作品内容丰富,涉及社会现实、个人情感等多个方面。
译文
在文人墨客的书房里,书籍堆积如山,多达万卷,在这浩瀚的书海中,却有一群蠹书鱼(即蛀书虫)在繁忙地啃食着书籍,可悲的是,这些蠹书鱼虽然日以继夜地“食用”文字,却丝毫不能解救它们自身以及那些因贫困而饥寒交迫的人们,连一间简陋的房屋都无法提供。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蠹书鱼在书海中啃食文字的场景,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蠹书鱼象征着那些看似勤奋却无实际成效的努力,而万卷书籍则代表了丰富的知识和文化,诗人借此讽刺了那些只知埋头苦读却未能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境遇的文人,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困问题。
赏析
本诗构思巧妙,寓意深远,诗人以蠹书鱼为喻,既展现了文人墨客对知识的渴求和追求,又揭示了这种追求在现实面前的苍白无力,通过对比“万卷余”的书籍和“一掬庐”的贫困,诗人强烈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文人命运的同情,本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刘克庄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时代,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刘克庄深感自己虽饱读诗书,却无力改变社会的现状,他通过创作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忧虑,既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文人的同情,也寄托了对社会变革的期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