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古长城
唐·汪遵
秦筑长城错备胡,
载薰载曝徒为尔。
万里中原烽火北,
一道边城枕寒水。
作者及朝代
汪遵,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文宗至唐哀帝年间(827年—907年),他的诗作以咏史诗为主,多抒发对历史事件的感慨与见解,风格峻峭激越,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简介
汪遵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擅长以历史典故为题材创作诗歌,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他的作品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由于历史记载有限,关于汪遵的生平事迹和具体创作背景,我们知之甚少。
译文
秦朝修筑长城原本是为了防备北方的胡人,
但如今看来,这不过是白白耗费人力物力罢了。
万里中原之上,烽火连天,战事不断,
而那道长城,却只是孤零零地躺在寒冷的河水边。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秦长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秦朝统治者盲目修筑长城、耗费民力的批评,首句“秦筑长城错备胡”直接点出主题,指出长城的修筑并未能有效阻止胡人的侵扰;次句“载薰载曝徒为尔”进一步强调长城的修筑只是白白浪费了人力物力;后两句则通过描绘中原战乱的景象,反衬出长城的无效与孤独。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秦朝修筑长城的历史教训,诗人通过对长城的描绘,表达了对统治者盲目追求军事防御、忽视民生疾苦的批评,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中原战乱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朝当时的边疆形势有关,唐朝时期,边疆地区时常发生战乱,统治者为了加强防御,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经济负担和民生压力,汪遵可能正是基于这种社会现实,创作了这首咏史诗,以表达对统治者盲目追求军事防御的批评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