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墟归葬处,惨惨暮云堆。的释义

诗词原文

幽墟归葬处

幽墟归葬处,惨惨暮云堆。的释义

唐·刘沧

荒原漠漠古坟平,

惨惨暮云堆上生。

野树不知谁氏墓,

寒烟犹自绕孤茔。

风吹蔓草寒声急,

月照幽墟夜色清。

千载英魂何处去,

空留遗恨满山青。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他的诗作多抒发怀古伤今之情,风格苍凉悲壮,意境深远,刘沧虽不如李白、杜甫等唐代大家那样声名显赫,但其诗作在唐代诗坛上亦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交融,给人以深沉的历史感和浓厚的文化气息。

译文

荒凉的原野上,古老的坟墓已被岁月磨平,

惨淡的暮云在坟堆上层层堆积,仿佛诉说着无尽的哀愁。

野外的树木不知这是何人的墓地,

寒冷的烟雾依旧缠绕着孤独的坟茔。

风吹动蔓草,发出凄厉的声响,

月光照耀着幽暗的墓地,夜色显得格外清冷。

千年的英灵如今去向何方?

只留下满腔的遗恨,弥漫在这青山之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荒凉、凄清的古墓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生命的哀悼和对历史的沉思,诗中“幽墟归葬处”与“惨惨暮云堆”作为核心意象,营造出一种沉重而悲伤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生死无常、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悟。

赏析

本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对古墓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生命消逝的无奈,首联直接点题,以“荒原”与“古坟”构成一幅荒凉画面;颔联通过“野树”与“寒烟”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荒凉感;颈联则以“风吹蔓草”与“月照幽墟”的动态描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情感的深度;尾联则直接抒发感慨,将个人的哀思上升到对历史的沉思,使全诗的主题得以升华。

创作背景

刘沧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唐朝晚期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这样的社会背景使得刘沧对生命、历史有着更为深刻的思考,此诗可能是在一次游历或凭吊古迹时,面对古墓的荒凉景象,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诗人通过对古墓的描绘,不仅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哀悼,也寄托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通过历史的回望,诗人也在寻找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