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止交情泪,空遗宝烛灰。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悼亡诗

难止交情泪,空遗宝烛灰。下一句是什么?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难止交情泪,空遗宝烛灰。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平生。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完整诗句,但风格上模拟了其悼亡诗的特点。)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社会动荡的时期,一生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悼亡诗也情感深沉,感人至深。

译文

曾经陪伴你如同织女渡过天河,还记得在那云端之上你唱出的第一支歌。

别再吟唱贞元年间供奉宫廷的曲调了,因为当时的朝臣已经所剩无几。

难以止住因交情深厚而流的泪水,只留下宝烛燃尽后的灰烬。

何时才能再次相见,让我们举杯共饮,慰藉这平生的情谊。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思,前两句通过回忆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后两句则直接抒发内心的悲痛,难以抑制的泪水和对友人遗物(宝烛灰)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情的珍视和不舍。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前两句的回忆与后两句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哀伤。“难止交情泪,空遗宝烛灰”两句,以泪水和灰烬为象征,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经历了仕途的挫折和人生的变故,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更加深切,在失去了一位挚友后,他深感悲痛和孤独,于是写下了这首悼亡诗,以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和哀思,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生的无常,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