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杨无咎画梅
宋·楼钥
江南处士杨无咎,畴昔最工梅写真。
笔下生香满书屋,枝头春色似精神。
寒梢瘦影横斜处,雪后风前更逼真。
千古高风谁得似,孤山山下老诗人。
作者及朝代
作者:楼钥(1137年-1213年),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南宋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藏书家。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楼钥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和官员,他在文学、史学和藏书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他也是一位勤奋的史学家,曾参与编纂《国史》等重要史书,楼钥的藏书量也非常丰富,他的藏书楼“东楼”是当时著名的藏书之地。
译文
江南的隐士杨无咎,过去最擅长画梅花写真。
他的笔下仿佛生出了香气,弥漫了整个书屋,枝头的梅花仿佛也有了精神。
寒枝瘦影横斜之处,雪后风前更是逼真如画。
千古以来,谁能像他那样拥有高洁的风骨呢?只有孤山山下的老诗人(暗指林和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才能与他相提并论吧。
释义
这首诗主要赞美了南宋画家杨无咎画梅的高超技艺,首句点明杨无咎的身份和特长,次句通过“笔下生香”和“枝头春色”两个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杨无咎画梅的生动传神,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杨无咎画梅的逼真程度,并将其与孤山山下的老诗人(林和靖)相提并论,突出了其高洁的风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赞美了杨无咎画梅的高超技艺,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描绘,将杨无咎画梅的逼真程度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将杨无咎与孤山山下的老诗人相提并论,既突出了杨无咎的高洁风骨,也表达了对林和靖等古代文人的敬仰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楼钥对杨无咎画梅的欣赏和敬仰有关,作为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和官员,楼钥对文化艺术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他可能对杨无咎的画梅技艺早有耳闻,并有机会亲眼目睹其画作,在欣赏杨无咎的画作时,楼钥被其高超的技艺和传神的表现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赞美之作,楼钥也可能借此机会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的敬仰和追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