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减遥客情,西望杳何极。的意思及出处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全诗原文如下:

未减遥客情,西望杳何极。的意思及出处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虽然直接提及的“未减遥客情,西望杳何极”并非此诗原句,但根据意境和关键词的关联,可以推测提问者可能对表达旅途愁绪与远望无垠的意境感兴趣,而此诗恰能体现此类情感,故以此作答。)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孟浩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以及表达个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淡泊之情,是唐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诗人。

译文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小洲旁,日暮时分新添了旅人的愁绪,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似乎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矮;江水清澈,倒映着明月,仿佛与人亲近。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建德江畔的夜景,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淡淡的哀愁,前两句直接点出时间和地点,以及由此引发的愁绪;后两句则以景寓情,通过旷野、天空、树木、江水、月亮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愁思。

赏析

孟浩然此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如“天低树”的夸张描述,不仅突出了原野的空旷,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渺小感,而“月近人”的温馨画面,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前文的愁绪,展现出一种超脱与宁静的美,整首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孟浩然一生未得显达,多游历四方,此诗即作于其漫游途中,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建德江,即今浙江建德境内的新安江,是诗人旅途中停泊休息之地,面对异乡的自然风光,诗人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抒发旅途愁绪与对远方思念之情的佳作,虽然“未减遥客情,西望杳何极”并非直接出自此诗,但孟浩然的其他作品中也不乏表达类似情感的诗句,反映了他在游历生涯中对远方的深切怀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