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古诗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书愤五首·其二》,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书愤五首·其二
宋·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垂丝催晚暮,落花狼籍卧芳丛。
抱关憔悴两疲兵,众欲麾之我漫亹。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我这白首老翁住着荒野草庵中,依靠天地神明鉴察我一颗忠心。
被扣留在北国吃毡吞雪经久已衰,空自回顾南归的大志不能实现。
细雨绵绵垂落柳丝似欲催晚暮,落花纷乱凄迷芳草丛中卧美人。
恰似疲于抱关守职的两个老兵,想要驱逐他们我却自不安稳。
释义:
诗中表达了陆游对朝廷的忠诚和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他通过自比苏武和张巡,展现了自己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忧愤,他也通过描绘晚景的凄凉,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晚年对自己一生经历、抱负和追求的深刻反思,首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和对自己遭遇的愤慨,颔联通过用典,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忧愤,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无奈,颈联通过描绘晚景的凄凉,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悲愤之情,尾联则通过自比疲兵,表达了诗人对壮志难酬的无奈和自嘲,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悲凉,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和悲壮人生。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晚年时,他回顾自己的一生经历,深感壮志未酬、悲愤交加,于是写下了这组《书愤》诗,这组诗不仅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和对自己遭遇的愤慨,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期望。
就是关于陆游《书愤五首·其二》的详细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