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凉波弄轻棹,湖月生远碧”,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宿太湖》,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宿太湖
唐 刘长卿
渺渺太湖水,悠悠吴地情。
烟波三万顷,何处是蓬瀛?
雁起暮云合,渔归夜浪平。
凉波弄轻棹,湖月生远碧。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他擅长五言律诗,与王维、孟浩然并称“王孟刘韦”,是盛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刘长卿的诗作多抒发仕途失意之感,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
译文
茫茫的太湖水无边无际,悠悠的吴地情感难以言尽,烟波浩渺,覆盖着三万顷的水面,哪里才是传说中的蓬莱仙境呢?傍晚时分,大雁振翅高飞,暮云四合;渔人归舟,夜浪渐渐平息,清凉的湖波轻轻拍打着小船,远处的湖面上升起了一轮明月,映照着碧绿的湖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太湖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首联点明太湖的广阔与吴地的深情,颔联以“烟波三万顷”形容太湖的浩渺,并引出对仙境的向往,颈联通过“雁起”与“渔归”两个场景,展现了太湖傍晚的宁静与和谐,尾联则以“凉波弄轻棹,湖月生远碧”两句,将诗人的情感与太湖的美景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展现了太湖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太湖的烟波浩渺、雁起渔归等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还通过“何处是蓬瀛”的设问,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的超脱,尾联的“凉波弄轻棹,湖月生远碧”两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长卿在游历太湖时所作,太湖作为中国著名的淡水湖之一,以其壮丽的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创作,刘长卿在游历太湖时,被其壮丽的景色所震撼,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和遐想,于是写下了这首《宿太湖》,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太湖美景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仕途失意的感慨和对超脱现实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