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唐·皮日休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曾观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要识中原新气象,黄河清浅已多时。
(注:“要识中原新气象,黄河清浅已多时”这句并非直接出自皮日休已知的《汴河怀古二首》中的任何一首,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并构造了一个“扩展版”的情境,进行解析,在真实历史文献中,未找到完全匹配的原文,以下解析基于构造的情境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皮日休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年或838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其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皮子文薮》是其诗文合集。
译文
(针对构造的情境中的最后一句进行翻译)
要认识中原地区的新气象,看黄河已经清澈浅流了很长时间。
释义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中原地区社会风貌、自然环境变化的深刻洞察,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水质的清浅变化,象征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诗人通过黄河的清浅,寓意着中原地区在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后,展现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赏析
这句诗以黄河的清浅为引子,巧妙地引出了诗人对中原新气象的感慨,黄河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其水质的清浅不仅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改善,更象征着社会风气的净化、人民生活的安定与繁荣,诗人以黄河为喻,表达了对国家、民族未来的美好愿景,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基于构造的情境进行推测)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但部分地区在经历战乱后逐渐恢复了生机,皮日休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文学家,通过游历中原,亲眼见证了黄河水质的变化以及当地社会的复苏,他深感欣慰,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中原新气象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这句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渴望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