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桑
唐·张说
渔阳太守之官后,种得桑阴比召棠。
今日得闲花下饮,不辞醉倒为君狂。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张说早年以才学著称,曾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后累迁至中书令,封燕国公,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还擅长文学,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其作品以诗文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渔阳太守在赴任之后,种植了许多桑树,如今这些桑树已经长得枝繁叶茂,其阴凉之处可以与召公棠树下的阴凉相媲美,今天我有幸在这桑树荫下悠闲地饮酒,我愿意为此一醉方休,尽情享受这份难得的闲适与欢愉。
释义
“渔阳太守之官后,种得桑阴比召棠”描述了渔阳太守在到任后,积极种植桑树,使得桑树成荫,其阴凉程度可以与古代召公所种的棠树相比,这里用“召棠”作为比喻,召棠即召公棠,相传周武王封召公于燕,召公巡行乡邑,曾在棠树下决狱治事,后人思其德,不忍伐其树,故以“召棠”比喻惠政。“今日得闲花下饮,不辞醉倒为君狂”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由太守所创造的阴凉之地的喜爱,以及在此地饮酒的欢愉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渔阳太守种植桑树、造福百姓的事迹,表达了对太守勤政爱民、造福一方的赞美之情,诗人也借由在桑树荫下饮酒的场景,展现了自己对这份由太守所创造的阴凉之地的喜爱,以及对此地生活的向往和享受,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既有对太守的赞美,也有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生活情趣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张说对渔阳太守的敬仰和对其政绩的赞赏有关,渔阳太守作为一位勤政爱民、造福一方的官员,其种植桑树、为百姓创造阴凉之地的行为,无疑给张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说在诗中通过描绘这一场景,表达了对渔阳太守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享受,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官员勤政爱民、造福百姓的期望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