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朝谒
唐·杜荀鹤
九陌尘埃千骑合,两宫楼阙万重开。
河东客献扬雄赋,海外臣降陆贾词。
云日明曈初破晓,帝城葱郁正芳华。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进士试不第,后曾一度隐居庐山,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但仕途不顺,曾任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等职,晚年漂泊江南,终因贫病交加而卒于旅舍,杜荀鹤的诗以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怀抱为主,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明畅,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作者简介
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他的诗歌风格质朴自然,语言流畅,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晚唐诗坛上,他与李商隐、温庭筠等人齐名,被誉为“晚唐三大家”之一。
译文
长安城的大道上尘土飞扬,众多官员的骑队汇聚一堂;
皇宫的两座宫殿楼阁重重,万道宫门豁然敞开。
来自河东的客人献上了扬雄的辞赋,海外的使臣则带来了陆贾的言辞。
云开日出,阳光明媚,刚刚破晓;皇城内外,草木葱郁,正值春光明媚之时。
朝拜结束后,皇帝需要起草五色诏书;官员们佩戴着饰物,回到了凤凰池畔的官署。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宫廷朝谒的盛况,首联写朝谒时的热闹场面,次联写朝谒中的文化交流,三联写朝谒时的自然景色,尾联写朝谒后的政务活动,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唐朝宫廷的庄严与繁华,以及朝臣们的忠诚与才情。
赏析
这首诗以朝谒为背景,通过描绘宫廷的繁华景象和朝臣们的活动,展现了唐朝的盛世气象,诗中“河东客献扬雄赋,海外臣降陆贾词”一句,既表现了唐朝文化的繁荣,也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广泛,扬雄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其辞赋在当时享有盛誉;陆贾则是西汉初年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曾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赵佗归顺汉朝,这两句诗用典贴切,寓意深远,既赞美了朝臣的才情,也彰显了唐朝的国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唐朝虽然已经走向衰落,但宫廷的繁华和文化的繁荣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持,杜荀鹤作为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对唐朝的盛世气象有着深刻的感受和认识,他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唐朝盛世气象的赞美,也寄托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这首诗也反映了杜荀鹤作为一位朝臣的忠诚和才情,以及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