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老可堪怀故国,多愁翻觉厌浮生。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思乡

渐老可堪怀故国,多愁翻觉厌浮生。下一句是什么?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渐老可堪怀故国,多愁翻觉厌浮生。

寒灯独对听风雨,落叶纷飞忆旧程。

梦里乡关何处是,天涯羁旅几时行。

空余惆怅无人解,独倚危楼看月明。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诗人,自幼聪颖,年少成名,但一生穷困潦倒,不遇于时,年仅三十五岁便英年早逝,黄景仁的诗作情感真挚,风格苍劲,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感,在清代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译文

随着年岁的增长,愈发怀念起远方的故乡;心中的愁绪太多,反而觉得厌倦了漂泊无定的生活,独自面对寒冷的灯火,听着外面的风雨声,看着落叶纷飞,不禁回忆起往昔的旅程,在梦中,那魂牵梦绕的故乡究竟在何方?我这天涯漂泊的旅人,何时才能踏上归途?满腔的惆怅无人能够理解,只能独自倚在高楼之上,望着那皎洁的月光。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厌倦,首联“渐老可堪怀故国,多愁翻觉厌浮生”直接点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愈发怀念故乡,而心中的愁绪也让他对漂泊无定的生活感到厌倦,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寒灯独对、风雨交加、落叶纷飞的凄凉景象,以及梦中乡关难觅、天涯羁旅无期的无奈,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漂泊之苦,尾联则以“空余惆怅无人解,独倚危楼看月明”作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凝练而富有感染力,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思乡之情和漂泊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渐老”、“多愁”、“寒灯”、“落叶”等意象的运用,不仅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也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将思乡之情与漂泊之苦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创作背景

黄景仁一生坎坷,早年虽才华横溢,但科举不第,仕途不顺,晚年更是穷困潦倒,漂泊无依,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异乡漂泊、孤独无助时所作,面对生活的艰辛和未来的迷茫,诗人不禁怀念起远方的故乡和曾经的岁月,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惆怅和无奈,这首诗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