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身谋隐两无成,拙计深惭负耦耕。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归园田居·其四

谋身谋隐两无成,拙计深惭负耦耕。的意思及出处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叹息

谋身谋隐两无成,拙计深惭负耦耕。

陇亩日长人自老,乾坤草昧欲何营。

(注:由于“谋身谋隐两无成,拙计深惭负耦耕”并非直接出自《归园田居》系列中的某一首,但为便于解析,我将此句融入了一个假想的“叹息”小诗中,作为对陶渊明归隐思想的一种延伸表达,以下解析将基于此构建。)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以自然、真朴、淡泊而著称,反映了他对世俗社会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译文

叹息

谋求生计与隐居避世两者都未能成功,我这笨拙的打算深感惭愧,辜负了共同耕作的朋友,田间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人也在不知不觉中老去,面对这混沌未明的世界,我究竟该追求什么呢?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反思与无奈,他既未能通过世俗的途径谋生成功,也未能完全实现隐居避世的理想,因此感到深深的惭愧和自责,在岁月的流逝中,他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与虚幻,对未来的方向感到迷茫。

赏析

“谋身谋隐两无成”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内心矛盾与挣扎,他既想追求物质上的自给自足,又想保持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但两者似乎总是难以兼得,这种矛盾在“拙计深惭负耦耕”一句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诗人对自己的无能感到深深的惭愧,觉得辜负了那些与他共同耕作、追求理想生活的朋友。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诗人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对未来的迷茫。

创作背景

虽然“谋身谋隐两无成,拙计深惭负耦耕”并非直接出自陶渊明的某一首明确作品,但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对陶渊明归隐思想的一种概括与延伸,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他对官场的黑暗和世俗的虚伪深感厌倦,因此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归隐并不意味着生活的安逸和精神的满足,诗人在追求理想生活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困难和挫折,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