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隐逸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言诗幸遇明公许,守朴甘遭俗者轻。
林壑久居成野性,蕙兰虽好独含情。
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听鸟鸣。
莫道此中无乐事,心无挂碍自逍遥。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一生仕途不顺,多隐居山林,以诗文自娱,李中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隐逸诗人中的佼佼者。
译文
有幸得到明公的赏识,让我得以在诗中抒发情怀;我坚守朴素之道,甘愿被世俗之人轻视,长久居住在山林之中,已经养成了山野之性;蕙兰虽然芬芳美好,但我却独自含情,不为外物所动,闲暇时,我喜欢坐在石上观赏流水潺潺;兴致来时,便在花间聆听鸟儿的欢鸣,不要说这里没有快乐的事情,只要心中没有牵挂和阻碍,自然就能逍遥自在。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坚守,首联“言诗幸遇明公许,守朴甘遭俗者轻”点明了诗人得到赏识却甘愿坚守朴素之道,不畏世俗轻视的态度,颔联“林壑久居成野性,蕙兰虽好独含情”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久居山林、养成野性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蕙兰虽好却不为外物所动的情感,颈联“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听鸟鸣”则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隐逸生活的闲适和乐趣,尾联“莫道此中无乐事,心无挂碍自逍遥”总结了全诗的主旨,即只要心中没有牵挂和阻碍,就能在自然中找到真正的快乐和逍遥。
赏析
这首诗以隐逸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和追求,诗中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意境深远悠长,诗人通过“言诗”、“守朴”、“林壑久居”等词语,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坚守和热爱;通过“观流水”、“听鸟鸣”等生活场景,展现了隐逸生活的闲适和乐趣,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优美,是唐代隐逸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李中一生仕途不顺,多隐居山林,以诗文自娱,在隐居生活中,他深刻体会到了自然的美丽和隐逸生活的乐趣,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隐逸生活的看法和态度,以及诗人对于世俗社会的批判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