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宋中别周梁叔
唐·宋之问
汉水东流绕宛城,宛城南面望山陲。
两乡何处是归路,一日谁人同此离。
黄鸟不堪愁里听,绿杨宜向雨中看。
明朝相忆即来此,白云青山绕县关。
作者及朝代
作者:宋之问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宋之问,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曾任洛阳尉、右拾遗、越州长史等职,宋之问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对唐代律诗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贡献,他的诗作辞藻华丽,音韵和谐,但部分作品内容较为空洞,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
译文
汉水向东流淌环绕着宛城,宛城的南面可以望见连绵的山陲。
你我分别后,各自将归往何方?又有谁能与我共赴这离别之日?
在这离愁别绪中,黄鹂的啼鸣更添哀愁,而绿杨在雨中却显得格外宜人。
待到明朝思念你时,我便会来到这里,只见白云青山环绕着县城的关隘。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宛城与友人周梁叔分别时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哀愁和对友人的不舍。“黄鸟不堪愁里听,绿杨宜向雨中看”两句,以黄鸟的哀鸣和绿杨在雨中的美景形成对比,既表现了离愁的沉重,又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深深的离愁别绪,首联和颔联交代了离别的地点和背景,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颈联“黄鸟不堪愁里听,绿杨宜向雨中看”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对比黄鸟的哀鸣和绿杨在雨中的美景,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又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敏感和热爱,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之问在宛城与友人周梁叔分别时所作,当时,宋之问可能因仕途不顺或生活变故而心情沉重,与友人的离别更是加重了他的愁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