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园独步
唐·白居易
半开半落闲园里,
何异荣枯世上人。
旧友今来稀少在,
门庭犹是昔时春。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白居易并未写过此诗,但以下解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译文
在那半开半落的闲园之中,
花儿的状态何尝不是世间人荣枯的写照呢?
曾经的老友如今已稀少来访,
但门庭前的春色却依然如昔时那般美好。
释义
“半开半落闲园里”描绘了园中花朵半开半落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起伏与变化;“何异荣枯世上人”则直接点题,将园中花儿的荣枯与世间人的命运相提并论,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旧友今来稀少在”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人际关系的变迁;“门庭犹是昔时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尽管人事已非,但自然景色依旧,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怀旧之情。
赏析
此诗以闲园为背景,通过对园中花朵荣枯的描绘,巧妙地映射出世间人生的起伏与变迁,诗人以花喻人,既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又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感慨,诗中“半开半落”的意象,既富有画面感,又富含哲理意味,引人深思,诗人通过对比“旧友今来稀少在”与“门庭犹是昔时春”,进一步强化了人生易老、世事无常的主题,使全诗在淡淡的哀愁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与释然。
创作背景
虚构的创作背景如下:此诗可能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相对闲适,有更多时间思考人生与命运,在一次独自漫步于闲园之中时,诗人被园中半开半落的花朵所吸引,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及周围人的命运起伏,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寓意深刻的诗作,通过此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也寄托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淡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