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之若浼的成语解释

避之若浼的成语解释摘要:避之若浼意指躲避惟恐不能免去,指不愿去沾染、参与某事或接触某人,如同害怕受到污染一样。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极端厌恶或畏惧,急于避开,唯恐有所牵连或玷污自己的情形。

1、避之若浼的释义

避之若浼的成语解释

避之若浼是一个成语,意指躲避得好像怕受污染一样,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回避,唯恐沾染上不良的影响或麻烦。“避”意为躲避,“之”是代词,指代某人或某事物,“若”意为好像,“浼”则指污染、玷污。

2、避之若浼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原文是“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意思是,以厌恶坏人的心情,想到要和乡下人站在一起,如果那人的帽子戴得不正,就一眼望去,好像怕受污染似的赶快避开。

3、避之若浼的例句

对于那些喜欢搬弄是非的人,他总是避之若浼,生怕被卷入不必要的纷争中。

4、避之若浼的分解解释

- 避:躲避、回避。

- 之:代词,指代某人或某事物。

- 若:好像、似乎。

- 浼:污染、玷污。

5、避之若浼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回避的态度,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色彩,在句子中多用作谓语、定语,用于描述人物对特定对象的态度或行为。

6、避之若浼的示例

- 他对那些虚伪的朋友总是避之若浼,不愿意与他们有任何瓜葛。

- 自从那次被骗后,她对陌生人的推销电话都避之若浼,生怕再次上当。

7、避之若浼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敬而远之、退避三舍、避犹不及等,都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物保持距离、回避的态度。

- 反义词:趋之若鹜、如获至宝等,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物非常热衷、追求的态度。“趋之若鹜”形容盲目追求、跟风,含贬义;“如获至宝”则形容得到某样非常珍视的东西,含褒义。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