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觅长生路,除非认本元。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寻道

要觅长生路,除非认本元。全诗是什么?

朝代:宋代

作者:白玉蟾

要觅长生路,除非认本元。

心清神自静,气定命常安。

云外无拘束,山中得自由。

何时归去也,月满碧溪头。

作者简介

白玉蟾(公元1194年—?),南宋道士、诗人、书画家,本名葛长庚,字如晦,号海琼子、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等,海南琼州人(一说福建闽清人),他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后出家为道士,师事陈楠,传承金丹南宗法统,成为南宋道教金丹派南宗第五祖,白玉蟾不仅在道教修炼上有深厚造诣,还擅长诗文书画,其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想要寻找长生不老的道路,关键在于认识并回归自己的本源,心灵清澈,精神自然宁静;气息平定,命运便能长久安稳,在云外没有世俗的束缚,在山林中得以自在逍遥,不知何时能归隐山林,那时月光将洒满碧绿的溪头。

释义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长生不老之道的追求,以及通过内省修炼达到心灵自由与生命安定的理念。“要觅长生路,除非认本元”为核心思想,强调认识并回归自我本源是寻求长生之道的关键,后续诗句则描绘了修炼后达到的心灵境界和生活状态,即超脱世俗、自在逍遥。

赏析

本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首联直接点明主题,即寻求长生之道需从认识本元开始,体现了道教内炼的核心思想,颔联通过“心清神自静,气定命常安”进一步阐述了修炼的具体方法,即保持心灵的清澈与宁静,以及气息的平定,以达到生命的安定与长久,颈联则描绘了修炼后达到的理想境界,即超脱世俗的束缚,享受山林的自在与自由,尾联则以归隐山林、月光洒溪的美好景象作为结尾,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创作背景

白玉蟾生活在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白玉蟾选择了道教修炼作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希望通过内炼达到心灵的宁静与生命的安定,本诗即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长生不老之道的追求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诗歌的形式,白玉蟾不仅传达了自己的道教信仰与修炼理念,也寄托了对和平、自由、美好生活的渴望。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