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渔歌子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思及出处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简介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唐代诗人、画家、书法家、音乐家,也是一位道家学者,他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曾先后担任过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等职,并有赐名“志和”,后因事获罪贬谪,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反而看淡名利,浪迹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他的诗词歌赋多描写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上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释义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春江水绿、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赏析

这首词的前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飞”绘出江南明媚的春色,更托出渔翁的心境,桃花盛开,春水初涨,鳜鱼正肥美。“桃红”与“柳绿”是概括的写法,事实上江南还有杏黄、菜花黄、橘黄等,写鱼的肥美,正是为了衬托渔翁的丰收。

后三句写的是渔翁的装束和钓鱼。“青箬笠,绿蓑衣”,渔翁的装束,这两句不仅进一步渲染了渔翁的捕鱼环境,也通过“青”和“绿”两种色彩的和谐搭配,传达出渔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而“斜风细雨不须归”则直接点明了渔翁的悠然自得和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曾先后担任过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等职,并有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获罪贬谪,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反而看淡名利,浪迹江湖,自称“烟波钓徒”,这首《渔歌子》就是他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

这首《渔歌子》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绘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