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君三舍是指主动退让和回避,不与对方直接冲突或竞争的一种行为或态度,三舍”是古代行军三十里的距离,用作虚指,形容退避很远。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军事策略和礼仪,现在常用于形容为人处世时的谦让和回避态度。
1、避君三舍的释义:
避君三舍原指古代军队在交战时主动退避对方一定距离,以示礼貌或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后引申为对人谦让、不与对方正面冲突或争执,保持一定的距离或退让的态度。
2、避君三舍的出处:
此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军事礼仪,特别是春秋时期的故事,据《左传》记载,晋文公重耳在流亡期间曾受到楚王的款待,并承诺若日后两国交战,晋军将主动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晋楚交战,晋文公果然遵守诺言,退避三舍,但最终仍取得了胜利。“避君三舍”成为了一个表示谦让和退避的典故。
3、避君三舍的例句:
面对对手的挑衅,他选择了避君三舍,不愿与之正面冲突,展现了高度的涵养和风度。
4、避君三舍的分解解释:
- “避”:避开、躲避。
- “君”:对方、对手,通常指地位较高或实力较强的一方。
- “三舍”:古代军队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三舍即九十里,此处为虚指,表示一定的距离或程度。
- 整体意思:在面对对方时,主动保持一定的距离或退让,避免直接冲突。
5、避君三舍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冲突或争执时,选择退让、不与之正面交锋的态度,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谦让精神和礼仪之道。
6、避君三舍的示例:
在商业竞争中,有些企业会选择避君三舍的策略,不直接与强大的竞争对手争夺市场份额,而是通过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等方式来寻求发展。
7、避君三舍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退避三舍、敬而远之、避而不谈等,都表示避免与对方直接冲突或接触。
- 反义词:针锋相对、迎头赶上、勇往直前等,表示积极面对挑战、与对方正面交锋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