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独上高峰望八都,黑云散后月还孤”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清 袁枚
独上高峰望八都,黑云散后月还孤。
吹笛秋山闻鹤唳,此时无恨亦无愁。
作者简介: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性灵派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主张“性灵说”,强调诗歌创作要抒发人的真性情。
译文:
我独自登上高峰眺望八都(地名或泛指八方),黑云散去后,月亮显得格外孤独,在秋日的山中,我听到了吹笛声,伴随着鹤的鸣叫,此时的我既无怨恨也无忧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登上高峰,眺望远方,黑云散去后,月亮显得格外孤独的场景,在秋日的夜晚,诗人听到了悠扬的笛声和鹤的鸣叫,内心感到宁静平和,既无怨恨也无忧愁。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诗人的内心感受,首句“独上高峰望八都”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豪情,他独自登上高峰,眺望远方,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次句“黑云散后月还孤”则进一步强调了月亮的孤独,也暗喻了诗人的心境,后两句“吹笛秋山闻鹤唳,此时无恨亦无愁”则通过吹笛声和鹤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袁枚在夜过借园时,见到主人坐在月下吹笛,有感而发所作,借园是袁枚好友的一处园林,他常在此地游玩、聚会,这首诗反映了袁枚在晚年时期追求内心宁静、超脱世俗的心境,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感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也体现了袁枚作为性灵派诗人的特点,即强调诗歌创作要抒发人的真性情,追求自然、真实、清新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