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若拟去瀛洲,先过巍巍十八楼。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时人若拟去瀛洲,先过巍巍十八楼”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李义山集·无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句诗并非直接出自李商隐某一首广为人知的《无题》诗,而是可能出自其集子中较为冷僻或佚失的篇章,或是后人对李商隐诗句的概括或引用,由于直接对应的完整诗篇难以精确考证,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意境和李商隐的诗歌风格进行构建性解读。

诗词原文(构想)

时人若拟去瀛洲,先过巍巍十八楼。出自哪首诗?

无题

唐·李商隐

时人若拟去瀛洲,先过巍巍十八楼。

云涛翻滚接天际,仙境难寻路未休。

(注:此诗为基于关键词构想之作,非李商隐原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寓意深远,情感丰富,善于运用象征、比兴等手法,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如果想要前往那传说中的瀛洲仙境,就必须先穿越那巍峨耸立的十八层楼,云雾波涛翻滚着连接着天际,那仙境虽美却难以寻觅,道路漫长而无尽头。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通往仙境的艰难旅程,象征着追求理想或美好事物过程中的重重困难和挑战。“瀛洲”作为古代传说中的仙山,代表着人们心中的理想之地;“十八楼”则象征着通往理想之路上的重重难关,整首诗通过描绘这一艰难旅程,表达了诗人对理想追求的执着和不懈。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向往的仙境世界,诗人通过“瀛洲”和“十八楼”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诗中的“云涛翻滚”和“仙境难寻”等描写,也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和神秘氛围,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构想)

虽然无法确定这两句诗的确切创作背景,但可以推测它们可能反映了李商隐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可能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失望,这首诗也可能寄托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