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聪塞明的成语解释

蔽聪塞明是一个成语,意指故意不听别人的意见,闭塞自己的视听,形容对外界事物闭目塞听、一无所知的状态,常用于批评那些不愿听取他人意见、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的人或行为。

1、蔽聪塞明的释义

蔽聪塞明的成语解释

蔽聪塞明是一个成语,意指故意堵塞视听,使自己变得愚昧无知,不接受外界的正确意见或信息。“蔽聪”指堵住耳朵,不听取意见或建议;“塞明”则指蒙蔽双眼,不看清事实真相。

2、蔽聪塞明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汉书·王褒传》,原文为“今太子(指汉宣帝刘询在当太子时)欲蔽聪塞明,绝敦笃之行,积久有衅,过在不疑。”意指太子若故意不听取忠言、不看清事实,长此以往将产生祸患。

3、蔽聪塞明的例句

他对于下属的忠言总是充耳不闻,对于明显的问题也视而不见,真可谓是蔽聪塞明。

4、蔽聪塞明的分解解释

- 蔽:遮挡、蒙蔽。

- 聪:听力敏锐,引申为听取意见。

- 塞:堵塞。

- 明:视力清晰,引申为看清事实。

“蔽聪塞明”整体意为故意不听取意见、不看清事实。

5、蔽聪塞明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某人故意不接受外界的正确意见或信息,导致自己变得愚昧无知或做出错误的判断,在句子中多用作谓语、定语,带有贬义色彩。

6、蔽聪塞明的示例

作为领导者,如果蔽聪塞明,不接受下属的合理建议,那么团队的发展必将受阻。

7、蔽聪塞明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闭目塞听、固步自封、自以为是等,都表示拒绝接受外界信息或意见,导致自己无法进步或做出错误判断。

- 反义词:广开言路、从善如流、虚怀若谷等,都表示愿意听取外界意见,接受新事物,具有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