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出自南北朝时期谢朓的《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

南北朝:谢朓

宛洛佳游地,风华天下奇。

芳菲随节改,妍华逐景移。

霜轻流响歇,风急散云飞。

灌木禽初啭,汀兰色未凄。

江皋倦游客,薄暮怀归思。

落霞映江皋,鸿雁度陇愁。

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秋正半,远客在长沙。

作者简介

谢朓(465年—499年),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永明元年(483年),谢朓“解褐入仕”,为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年),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为文学掌故,进为卫军将军东阁祭酒,转任太子舍人、中书舍人,建武二年(495年),出任宣城太守,故有“谢宣城”之称,后任尚书吏部郎,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始安王萧遥光谋反,谢朓遭诬陷,下狱而死,谢朓诗风清新秀丽,善于熔铸自然景象入诗,开创山水诗派,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现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译文

宛洛是游览的好地方,风光华美堪称天下奇景。

花草随着季节变换而芬芳,美景随着日光移动而变幻。

霜轻时流水的声音停歇,风急时云彩四散纷飞。

灌木丛中鸟儿开始啼叫,水边的兰花颜色尚未凄迷。

江边的倦游之人啊,傍晚时分心中充满了归家的思绪。

落霞映照着江边的土地,鸿雁飞过山岭带着忧愁。

清晨的田野洁净明亮,仿佛凝聚着晨光的照耀;

宫殿的台阶在夕阳的余晖中,更显得金碧辉煌。

在水边的小洲上采摘白苹,日落时分正是江南的春天。

洞庭湖的秋天已经过半,远方的客人却还在长沙。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宛洛地区的美丽风光,以及诗人在新亭渚游玩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宛洛地区的自然风光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中“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两句,以清晨的田野和傍晚的宫殿台阶为描写对象,通过“凝”和“带”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晨光和夕阳对自然景物的点缀和美化作用,这两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细腻描绘能力,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情感的抒发,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谢朓与徐都曹一同游览新亭渚时所作的和诗,新亭渚位于建康(今南京)城外,是南朝时期文人墨客常去游览的地方,谢朓在游览过程中,被这里的自然风光所吸引,同时也勾起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和诗,以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家乡的思念,这首诗也反映了谢朓作为南朝山水诗派代表人物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