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夏夜登南楼》,全诗原文如下:
夏夜登南楼
唐 贾岛
水岸寒楼带月觚,夏林初见结阴疏。
鹤翻松露滴,人语竹风疏。
推户追凉晚,开轩待月初。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澹失南箕。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一作阆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唐代著名的“苦吟派”诗人,唐代文人拈花惹草者之一,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贾岛被裴休任命为遂州长江县主簿,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四月十一日,在普州去世。
译文:
水岸旁寒冷的楼阁映着新月,夏夜树林刚开始结出稀疏的树荫,鹤鸟翻飞时松针上的露珠滴落,人们在竹林中说话,微风拂过,声音稀疏,推开窗户迎接夜晚的凉爽,打开轩窗等待月初升,最喜欢听北边传来的笙乐声,渐渐地看到南箕星变得暗淡无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夏夜登楼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夏夜的静谧与清凉,以及诗人对音乐的喜爱和对星空的观察。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苦吟风格,展现了夏夜登楼的独特景致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联和颔联通过描绘水岸楼阁、夏夜树林、鹤翻松露、人语竹风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颈联则通过“推户追凉晚,开轩待月初”的动作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夏夜凉爽的渴望和对月初升的期待,尾联“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澹失南箕”则点明了诗人的最爱——北里传来的笙乐声,以及他对星空的观察,表现出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贾岛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作为一位苦吟诗人,贾岛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深刻的感悟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在夏夜登楼时,他感受到了夏夜的静谧与清凉,同时也听到了北里传来的笙乐声,这些感受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贾岛对星空的观察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贾岛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