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醉处十馀里,照野拂衣今正繁。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吴王醉处十馀里,照野拂衣今正繁”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润州二首(其一)》,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吴王醉处十馀里,照野拂衣今正繁。上一句是什么?

原文

润州二首(其一)

唐·杜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夜深风露浩然凉,楼头初晓月沉光。

吴王醉处十馀里,照野拂衣今正繁。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译文

(第二联后半部分及第四联为关键词所在部分的大意)

深夜时分,风露清凉,楼头初晓时分月光已沉,吴王曾经醉卧的地方绵延十多里,如今野外花草繁茂,仿佛还能看到他拂衣而去的身影。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夜景与历史遗迹,通过自然景色与历史典故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感慨与怀念。“吴王醉处十馀里,照野拂衣今正繁”一句,既是对吴王醉卧之地的描绘,也暗含了对历史风流人物的追忆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赏析

杜牧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与自然景色相结合的手法,使得诗歌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特别是“吴王醉处十馀里,照野拂衣今正繁”一句,通过吴王醉卧的典故,展现了古代帝王的风流与不羁,同时以“照野拂衣”的生动描绘,将自然景色与历史人物融为一体,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创作背景

杜牧在晚唐时期游历四方,对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遗迹有着深厚的兴趣与感悟,润州作为江南的重要城市,其丰富的历史底蕴与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杜牧的注意,他在游历润州时,被这里的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色所触动,于是写下了这组《润州二首》以表达自己对往昔岁月的感慨与怀念。“吴王醉处十馀里,照野拂衣今正繁”一句,正是他在游历过程中,对润州历史与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生动描绘。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