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才华横溢,擅长写乐府诗和七言古诗,作品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语言瑰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仕途不顺,他的诗作中常流露出愤懑不平和哀怨感伤的情绪。
译文:
茂陵的刘彻(汉武帝)已成为秋风中的过客,夜晚听到马嘶,天明时却不见踪迹,画栏旁桂树依旧悬挂着秋日的芳香,三十六宫早已长满青苔,魏国官员牵车远行千里,向东关走去,凄冷的寒风射入眼中,只留下汉家明月照耀着宫门,我思念你时清泪如同铅水般流淌,衰兰在咸阳道上送别客人,如果上天也有情感,它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我独自携盘走出荒凉的月色,渭城已远,只有河水声在耳边轻轻回响。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汉武帝陵墓前的铜人辞别汉宫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构思,将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诗人通过描绘铜人的离别场景,巧妙地寓情于景,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沧桑融为一体,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秋风客”、“土花碧”、“酸风射眸子”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画面感,诗人在结尾处用“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富有哲理的诗句,点明了全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贺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背景下创作的,他通过描绘铜人辞别汉宫的情景,寄托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和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现实状况,以及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