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往事乾坤在,荒基草木遮”出自明代诗人高启的《姑苏杂咏·虎丘》,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原文:
《姑苏杂咏·虎丘》
明·高启
海涌山来势若奔,虎形犹自伏平原。
剑池风起龙光见,石磴云深鸟影穿。
往事乾坤在,荒基草木遮。
斜阳欲尽行人去,千古空余王霸言。
作者简介:
高启(1336年-1374年),字季迪,号槎轩,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生于元末乱世,早年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精于诗文,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对明初文学革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高启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海涌山(即虎丘)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其势不可挡,而虎形山则依然伏卧在平原之上,剑池风起时,仿佛能看到龙光闪耀,石阶深入云层,鸟影在其中穿梭,往事如烟,但乾坤依旧,而荒凉的基址已被草木所遮蔽,夕阳西下,行人渐渐离去,只留下千古流传的王霸之言。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虎丘山的壮丽景色和沧桑历史,首联以“海涌山来势若奔”形容虎丘山的雄伟壮观,次联通过“剑池风起龙光见,石磴云深鸟影穿”进一步描绘了虎丘的自然风光和神秘氛围,颈联“往事乾坤在,荒基草木遮”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尾联以“斜阳欲尽行人去,千古空余王霸言”作结,既描绘了夕阳下的虎丘景象,又寄托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未来的期许。
赏析:
这首诗以虎丘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其壮丽景色和沧桑历史,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手法,使得虎丘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还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典故和人文情怀,使得整首诗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颈联“往事乾坤在,荒基草木遮”更是点睛之笔,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感慨,又暗示了历史的循环和变迁。
创作背景:
高启在元末明初之际,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和变迁,他亲眼目睹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和苦难,也感受到了人们对和平与稳定的渴望,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启创作了这首诗来描绘虎丘山的壮丽景色和沧桑历史,并借此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他也希望通过这首诗来寄托自己对未来的期许和对和平与稳定的向往。
《姑苏杂咏·虎丘》是高启的一首佳作,通过描绘虎丘山的景色和历史,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对和平与稳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