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气暖禽声变,风恬草色鲜”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村行》,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村行》
唐·杜牧
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低。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足龙沙路几千。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气暖禽声变,风恬草色鲜。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注:为了更聚焦于关键词所在的意境,以上原文有所节选和重组,实际原诗中“气暖禽声变,风恬草色鲜”两句可能并不连续出现,但为便于解析,这里将其放在一起。)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译文:
春天已过半,却仿佛有了秋意,山城刚下过一场雨,百花凋零显得低矮,气候变暖,鸟儿的叫声也发生了变化,微风轻拂,草色显得格外鲜艳。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天时节,随着气候变暖,自然界中的生物和植物都展现出了新的生机,鸟儿的叫声因气温的升高而变得更加清脆悦耳,微风轻拂之下,草色也变得更加鲜亮。
赏析:
杜牧在这两句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气暖禽声变”和“风恬草色鲜”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机,还通过鸟声和草色的变化,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这种细腻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在游历乡村时所作,在旅途中,他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乡村的宁静,于是将这些感受融入到了诗歌之中,通过描绘乡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杜牧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牧对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迭的敏感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