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云拖雨脚连天去,树夹河声绕郡流”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许浑的《兰溪棹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兰溪棹歌》
唐·许浑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云拖雨脚连天去,树夹河声绕郡流。
(注:“云拖雨脚连天去,树夹河声绕郡流”这两句并非直接连续出现在《兰溪棹歌》中,而是根据诗意和许浑其他作品的风格,对诗中意境的扩展或想象性重构,为便于解析,这里将其融入整体解读中,但需注意原诗中并无此直接连续表述。)
作者简介
许浑,唐代诗人,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山水田园、怀古咏史为主,诗风清丽闲适,尤善于描写水色山光。
译文
(整合意境后的译文,包含关键词意境)
清凉的月光如同弯弯的眉毛挂在柳湾之上,越中的山色仿佛倒映在如镜的水面上,兰溪上连续下了三天的桃花雨,到了半夜时分,鲤鱼跃出水面,争相来到滩头,云彩拖着雨脚,连绵不绝地向天边延伸,树木夹岸而立,河水潺潺,声音环绕着整个郡城流淌。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兰溪一带的山水风光和雨后夜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之美和宁静祥和的氛围。“云拖雨脚连天去,树夹河声绕郡流”一句,虽非原诗直接表述,但符合许浑诗中常见的山水田园意境,表达了雨后云散、水声绕耳的清新景象。
赏析
许浑的《兰溪棹歌》以其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诗中通过“凉月如眉”、“越中山色镜中看”等细腻描绘,展现了兰溪夜景的静谧与美丽,而“云拖雨脚连天去,树夹河声绕郡流”的意境扩展,则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和层次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山水之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
创作背景
兰溪棹歌》的创作背景,史籍中并无详细记载,但可以推测,许浑在游历或隐居期间,被兰溪一带的自然风光所吸引,遂写下此诗以抒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兰溪作为江南水乡的代表之一,其山水之美、人文之韵无疑为许浑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兰溪棹歌》是许浑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之一,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之美和宁静祥和的氛围,虽然“云拖雨脚连天去,树夹河声绕郡流”并非原诗直接表述,但将其融入整体解读中,更能体现许浑诗中常见的山水田园意境和清新自然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