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梦有时生枕上,客情终日在眉头。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江上闻笛

乡梦有时生枕上,客情终日在眉头。全诗是什么?

唐·杜荀鹤

笛声悠扬江水寒,

乡梦有时生枕上。

客情终日在眉头,

忆得故园杨柳岸。

作者及朝代

杜荀鹤,唐代晚期诗人,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一生以诗为业,曾数次应举不第,后得朱温赏识,入梁为官,但终因不满朝政,弃官归隐,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抒发个人身世之感及民生疾苦,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作者简介

杜荀鹤生于晚唐乱世,早年生活困苦,曾游历四方,对民间疾苦有深刻体会,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同时也不乏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杜荀鹤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唐代晚期诗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

译文

笛声在寒冷的江面上悠扬回荡,

有时在枕边会做起思乡的梦。

客居他乡的愁绪整日萦绕在眉头,

时常回忆起故乡那杨柳依依的河岸。

释义

“笛声悠扬江水寒”描绘了江面上笛声回荡的凄清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思乡的情感基调。“乡梦有时生枕上”表达了诗人在异乡夜晚,因思念家乡而梦中回到故乡的情景。“客情终日在眉头”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客居他乡的愁苦心情,这种愁绪几乎整日都挂在心头。“忆得故园杨柳岸”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美好景色的怀念,杨柳依依的河岸成为了诗人心中最温柔的记忆。

赏析

这首诗通过笛声这一意象,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笛声悠扬,江水寒冷,两者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诗人通过“乡梦有时生枕上”和“客情终日在眉头”两句,直接抒发了自己客居他乡的愁苦心情,情感真挚,动人心弦,而“忆得故园杨柳岸”一句,则通过回忆故乡的美好景色,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思乡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杜荀鹤在客居他乡时所作,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许多文人士大夫都面临着流离失所、客居他乡的困境,杜荀鹤作为其中的一员,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尤为强烈,在这首诗中,他通过笛声这一意象,巧妙地引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表达了自己客居他乡的愁苦心情,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普遍心态和命运。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