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啸一声秋,飞鸿远天碧。的解释

诗词原文

秋声

长啸一声秋,飞鸿远天碧。的解释

唐·刘禹锡

长啸一声秋,飞鸿远天碧。

寒林叶落尽,霜重夜山寂。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他的诗歌风格豪迈,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文

长啸一声,宣告秋天的到来,天空中飞鸿远去,留下一片碧蓝的天幕,寒冷的树林里,叶子已经落尽,霜重的夜晚,山中一片寂静。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通过“长啸一声秋”表达了秋天的到来,带有一种豪迈和苍凉之感,飞鸿远天碧,则展现了秋天的辽阔与高远,后两句“寒林叶落尽,霜重夜山寂”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萧瑟与寂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深远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秋日图景,首句“长啸一声秋”,以声写秋,既表现了秋天的到来,又带有一种豪迈的情感,次句“飞鸿远天碧”,以飞鸿的远去和天空的碧蓝,展现了秋天的辽阔与高远,与首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秋日天空的壮丽画卷,后两句则转而描写地面的景象,寒林叶落尽,霜重夜山寂,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与寂静,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使整首诗既有豪迈之情,又有细腻之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禹锡的仕途经历有关,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贬谪期间,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同时也对自然景色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刘禹锡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的豪迈与苍凉之感,也反映了刘禹锡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