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袂渐欲冷,清景别可惜。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秋夜感怀

薄袂渐欲冷,清景别可惜。的意思及出处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薄袂渐欲冷,清景别可惜。

孤灯照寒壁,细雨湿秋夕。

远路应悲秋,离人更凄寂。

相思何处寄,望天泪沾臆。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轻薄的衣袖渐渐感到寒冷,这清冷的秋景实在令人惋惜,孤独的灯光映照着寒冷的墙壁,细雨打湿了秋夜的寂静,远方的路途上应该也有人为秋天而悲伤吧,离别的人更加感到凄凉寂寞,相思之情该寄托在哪里呢?只能望着天空,泪水沾湿了胸膛。

释义

“薄袂渐欲冷”描绘了秋夜的凉意,诗人穿着轻薄的衣裳,感受到了秋夜的寒意。“清景别可惜”则表达了对这清冷秋景的留恋与惋惜之情,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孤寂与凄凉,孤灯、寒壁、细雨、秋夕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最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的相思之苦和离别之痛。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清冷与孤寂,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与相思的深深感慨,诗中“薄袂渐欲冷”与“清景别可惜”两句,既描绘了秋夜的凉意,又表达了对这清冷秋景的留恋之情,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孤灯、寒壁、细雨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凄清氛围,最后两句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相思之苦和离别之痛,情感真挚而动人,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李商隐在离别之际或离别之后所作,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常常面临着离别与相思的痛苦,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清冷与孤寂,表达了自己对离别与相思的深深感慨,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叹息,这种情感在晚唐诗人的作品中是较为常见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以及人们内心的迷茫与痛苦。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