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渔父
宋·陆游
石帆山下雨空濛,三扇桥边浪涌洪。
樵子归来风满袖,此身与世真悠悠。
苍颜华发谁汝留,故将别泪和酒酬。
西塞山前渔火明,月出波心漾轻舟。
作者及朝代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在石帆山下,雨后的天空显得格外空濛,三扇桥边江水波涛汹涌,樵夫归来,衣袖中装满了清风,我这一生与尘世真是悠悠然若即若离,苍老的面容和斑白的头发,又有谁能为你停留呢?只好将离别的泪水与酒一同饮下,西塞山前,渔火点点明亮,月亮从水波中升起,轻轻荡漾在小舟旁。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渔父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淡泊态度,前两句写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中间两句“此身与世真悠悠,苍颜华发谁汝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无奈,最后两句则通过渔火和月色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赏析
陆游的这首诗以渔父为题,实际上是在借渔父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诗中“此身与世真悠悠”一句,道出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刻感悟,而“苍颜华发谁汝留”则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奈,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力主抗金复国,但始终未能如愿,晚年他退居家乡,过着一种相对闲适的生活,这首诗很可能就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渔父的生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世事的淡泊态度,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在陆游的诗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也可以看到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