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循古磴,阁槛枕清溪。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山阁晚秋

山门循古磴,阁槛枕清溪。下一句是什么?

唐·杜牧

山门循古磴,阁槛枕清溪。

万木秋声起,孤云晚翠低。

寒芜连楚塞,远水浸秦堤。

霁后登临处,荧煌满夕霓。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作往往寓含深刻的讽刺与哲理。

译文

沿着古老的石阶步入山门,楼阁的栏杆紧挨着清澈的溪流,秋风中万木摇曳生声,孤云低垂映衬着傍晚的翠绿山色,荒草蔓延连接着楚地的边塞,远处的流水浸润着秦地的长堤,雨后初晴时我登临此地,眼前绚烂的晚霞如同光彩夺目的霓裳。

释义

山门循古磴:山门,指寺庙的大门;古磴,古老的石阶,这句描述了诗人沿着古老的石阶步入寺庙山门的情景。

阁槛枕清溪:阁槛,楼阁的栏杆;清溪,清澈的溪流,这句描绘了楼阁栏杆紧挨着清澈溪流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秋时节登临山寺所见到的壮丽景色,首联“山门循古磴,阁槛枕清溪”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山寺的幽静与环境的清幽,颔联“万木秋声起,孤云晚翠低”通过秋声和孤云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宁静,颈联“寒芜连楚塞,远水浸秦堤”则将视野拓展到更远的楚地和秦地,增强了诗歌的空间感和历史感,尾联“霁后登临处,荧煌满夕霓”以雨后初晴的晚霞作为结尾,为全诗增添了一抹绚烂的色彩,也寓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在晚秋时节游历山寺时有感而发所作,当时,杜牧可能正处于仕途不顺或人生低谷,他通过描绘山寺的清幽景色和晚秋的壮丽风光,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寒芜连楚塞,远水浸秦堤”等句也透露出诗人对远方和历史的关注,反映了他深邃的思想和广阔的视野。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