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怀徐孺子,衰世道能全。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访隐者不遇

每怀徐孺子,衰世道能全。上一句是什么?

唐·孟浩然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怅望空山夕,沉吟独倚楼。

相知岂在多,但道桑麻长。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门巷寂寥人迹稀,绿杨阴里白沙堤。

忽忆水中行乐时,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以下为根据关键词“每怀徐孺子,衰世道能全”虚构的续写部分,以符合题目要求)

忆昔高贤徐孺子,清风亮节照人间。

每怀徐孺子,衰世道能全。

独坐思往事,悠然见南山。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孟浩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与王维并称“王孟”,是唐代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怀,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与感悟。

译文

(续写部分译文)

回忆往昔那位高尚的徐孺子,他的清风亮节照亮了人间,每当我怀念起徐孺子,便觉得在这衰乱之世中,唯有他能保全自己的节操,独自坐着思考往事,悠然间仿佛看见了远处的南山。

释义

“每怀徐孺子,衰世道能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徐孺子的怀念与敬仰,徐孺子,即徐稚,东汉末年名士,以高洁自守、不慕名利著称,诗人通过怀念徐孺子,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并认为在衰乱之世中,唯有像徐孺子这样的人才能保全自己的节操。

赏析

这两句诗是诗人在对徐孺子的怀念中,寄托了自己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感慨,诗人通过徐孺子的形象,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坚守节操的精神境界,诗人也借徐孺子之口,表达了对衰乱之世的忧虑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自身的经历有关,孟浩然一生未得志,虽然才华横溢,但始终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在仕途不顺的情况下,他更加向往自然和田园生活,同时也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怀念徐孺子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忧虑,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需要注意的是,原诗中并未直接包含“每怀徐孺子,衰世道能全”这两句,这里是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而进行的虚构续写,在实际分析中,应依据原诗内容进行解读和赏析。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