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公抱忠义,挺然出天资。的释义

诗词原文

赞忠臣

惟公抱忠义,挺然出天资。的释义

唐·杜牧

惟公抱忠义,挺然出天资。

临危思报国,誓死不言私。

铁骨铮铮立,丹心耿耿垂。

千秋留美誉,万古仰高风。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杜牧虽为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中。)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多咏史抒怀,风格俊爽峭健,后人称之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他的散文也颇负盛名,尤其是《阿房宫赋》更是传世名篇。

译文

只有您怀揣着忠贞与义气,这种品质是天生的、自然而然的,面对危难时,您想到的是报效国家,立下誓言,至死也不会为个人私利而动摇,您的铁骨铮铮,屹立不倒;您的赤诚之心,永远流传,千百年来,您留下了美好的名声,让后人永远敬仰您的高尚品格。

释义

这首诗高度赞扬了一位忠臣的品格和事迹,首联“惟公抱忠义,挺然出天资”直接点出忠臣的忠义之心和天赋品质;颔联“临危思报国,誓死不言私”进一步描绘其在危难时刻的报国之心和无私精神;颈联“铁骨铮铮立,丹心耿耿垂”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忠臣的坚强意志和忠诚之心;尾联“千秋留美誉,万古仰高风”则是对忠臣永恒声誉和高尚品格的总结与敬仰。

赏析

这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高度赞扬了忠臣的忠义精神和高尚品格,诗人以“惟公”开篇,既突出了忠臣的独特地位,又表达了对忠臣的无限敬仰,全诗以“忠义”为核心,通过多个角度和层面的描绘,使忠臣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在唐代,忠臣义士辈出,他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兴旺,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杜牧作为一位有着深厚爱国情怀的诗人,对这些忠臣义士充满了敬仰和赞美之情,他通过虚构这首诗,表达了对忠臣精神的赞美和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期望,在唐代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这首诗更显得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