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赖婆桥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赖婆桥下粼粼水,几见居人说废兴。
几度夕阳红尽处,断垣衰草伴孤亭。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早年仕途不顺,后得陆游等人推荐,入朝为官,范成大在文学上成就显著,尤其擅长田园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他的作品多反映人民疾苦,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译文
赖婆桥下流水粼粼,多少次听当地居民谈论这里的兴衰变迁,夕阳无数次染红天边,只见断壁残垣与衰败的草丛陪伴着孤独的亭子。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赖婆桥及其周边的景象,通过居民对过往兴衰的谈论,以及夕阳下断垣衰草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历史沧桑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赖婆桥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桥下粼粼流水与周边环境的变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句“赖婆桥下粼粼水”既描绘了桥下流水的清澈与动态美,又隐含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次句“几见居人说废兴”则通过居民的谈论,将诗人的思绪引向对过往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后两句“几度夕阳红尽处,断垣衰草伴孤亭”则以夕阳、断垣、衰草、孤亭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范成大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经历了仕途的起伏与人生的沧桑,对世事无常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赖婆桥作为他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触发了他的思绪与情感,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历史感与沧桑感的诗作,这首诗也反映了范成大对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