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渔沪拥寒溜,畲田落远烧”,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
唐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渔沪拥寒溜,畲田落远烧。
空山无鸟过,秋水自潺湲。
(注:“渔沪拥寒溜,畲田落远烧”两句在流传的版本中并不完整出现在《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中,可能是后人对刘长卿诗句的某种组合或误传,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整首诗中进行解析,实际赏析时会以这两句为核心。)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属河北)人,他擅长五言律诗,与王维、孟浩然等并称“王孟刘韦”,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刘长卿的诗作多抒发仕途失意之感,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
译文
竹林深处的寺院显得苍老而幽静,傍晚时分钟声在山谷中回荡,僧人披着斗笠,带着夕阳的余晖,独自向青山深处走去,渔网在寒冷的溪流中拥挤,畲田上远处的篝火在燃烧,空旷的山林中没有鸟儿飞过,只有秋天的溪水在静静地流淌。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灵澈上人归隐嵩阳兰若寺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渔沪拥寒溜,畲田落远烧”两句,通过渔网和畲田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赏析
“渔沪拥寒溜,畲田落远烧”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渔网在寒冷的溪流中拥挤,暗示了渔民的勤劳与生活的艰辛;而畲田上远处的篝火在燃烧,则展现了乡村夜晚的温馨与宁静,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真实场景,还寄托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
创作背景
刘长卿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刘长卿对隐逸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这首诗《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灵澈上人的归隐生活,寄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