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讯元从禹迹洞,我家虽近却愁悭。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游禹迹洞

问讯元从禹迹洞,我家虽近却愁悭。出自哪首诗?

唐·李群玉

问讯元从禹迹洞,我家虽近却愁悭。

云深藏得仙灵宅,水浅难通客棹帆。

岩腹半开藏古篆,石屏斜展映晴岚。

欲知胜境终何处,且向僧家借一庵。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群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他早年曾游历四方,广泛接触社会,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李群玉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以及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询问禹迹洞的消息,虽然我家离它很近,但我却因为愁绪而很少前往,洞中云雾缭绕,仿佛藏着仙人的居所,而水面太浅,难以让客船通行,岩壁半开,露出古老的篆文,石屏斜展,映照着晴朗的山岚,想要知道那胜境究竟在何处,姑且向僧人借住一间小屋吧。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禹迹洞的神秘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首联点明主题,诗人虽然家近禹迹洞,却因愁绪而少去探访,颔联和颈联则具体描绘了禹迹洞的景色,云雾缭绕、水浅难通、岩腹藏篆、石屏映岚,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尾联则表达了诗人想要探寻胜境,向僧人借庵而居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禹迹洞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禹迹洞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借代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李群玉在游历四方的过程中,曾到过许多名山大川,对自然美景有着深厚的感情,而禹迹洞作为一处神秘而美丽的景点,自然引起了诗人的兴趣和向往,在创作这首诗时,诗人可能正身处禹迹洞附近,或者刚刚游历过此地,心中充满了对这片胜境的留恋和向往,他通过诗歌的形式,将自己的情感和所见所闻表达了出来。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