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如云偕计吏,捧日向承明”,这些词句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送杨氏女》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原文:
《送杨氏女》
唐·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庭闱睦,置酒叙绸缪。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尔生始及岁,我离方再周。
迢迢戚属尽,此去凭谁游?
贫贱夫妻百事哀,此日自谓心达通。
默知神理静,空山鸟飞通。
言归欤,送尔至江郊。
尔行勿迟滞,我心已惓劳。
江海相去远,山川修且辽。
徒然惜高步,莫使燕赵嘲。
适彼乐土兮,心之殷忧。
如何临别际,悒悒心所愁。
行云有返期,君去无绝期。
从此一别后,相去复几许?
叹息此大业,相期俱老年。
如云偕计吏,捧日向承明。
穷通各有命,离别岂无情?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宾客、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意味。
译文:
(由于全诗较长,这里仅翻译包含关键词的部分)
……
从此一别之后,我们相距会有多远呢?
我叹息着这人生的重大离别,期望着我们都能平安到老。
愿你像那些如云般众多的计吏一样,捧着日晷(象征时间或朝廷)前往承明殿(朝廷的代称)任职。
人生的穷达各有天命,离别又怎能不让人动情呢?
释义:
“如云偕计吏,捧日向承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杨氏女的美好祝愿,他希望杨氏女能够像众多计吏一样,在朝廷中担任要职,为国家效力。“捧日向承明”也象征着对朝廷的忠诚和奉献。
赏析:
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杨氏女的深厚情感,还体现了他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韦应物通过描绘杨氏女未来的仕途景象,表达了对她才华和能力的认可,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为送别杨氏女而作,杨氏女可能是韦应物的亲戚或朋友的女儿,即将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或其他地方任职,在送别之际,韦应物深感离别之苦,同时也对杨氏女的未来充满了期望和祝愿,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杨氏女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如云偕计吏,捧日向承明”这两句诗在整首诗中并不是最核心的部分,但它们却以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整首诗中的亮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