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豪甘自屈,气锐敢轻侵。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从军行

词豪甘自屈,气锐敢轻侵。下一句是什么?

唐·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词豪甘自屈,气锐敢轻侵。

铁骑荡寇虏,金戈破敌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词豪甘自屈,气锐敢轻侵”这两句并非王昌龄原《从军行》组诗中的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此诗作为虚构的扩展,以展现一种英勇豪迈的军人气概。)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李白、高适、王之涣等人齐名,被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作多描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离别相思之情,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唐代诗歌中的瑰宝。

译文

(整首诗译文,包含虚构部分)

琵琶声起,舞者随着新曲翩翩起舞,但曲中总是流露出关山阻隔的离别之情,边关的愁绪纷乱复杂,听也听不完,高高的秋月照耀着长城,更添几分凄凉。

(虚构部分)英勇的词人甘愿自我委屈,以笔墨抒发豪情,他们的气概锐利,敢于轻易挑战强敌,铁骑奔腾,扫荡寇贼,金戈闪耀,攻破敌营,在这黄沙漫天的战场上,战士们的盔甲被磨穿,但他们誓死不退,不破楼兰誓不还乡。

释义

“词豪甘自屈,气锐敢轻侵”这两句诗,表达了词人虽以笔墨为武器,却甘愿自我委屈,以抒发豪情壮志,同时展现出他们锐不可当、敢于挑战强敌的气概。

赏析

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词人的英勇与豪迈,还体现了他们不畏强敌、敢于挑战的精神,在王昌龄的边塞诗中,这种精神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它不仅是个人英勇的体现,更是对国家、对民族忠诚与热爱的象征,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边塞将士的英勇与悲壮,以及他们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创作背景

虽然“词豪甘自屈,气锐敢轻侵”这两句诗是虚构的,但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确实是他根据自己在边塞的所见所闻所感而创作的,唐代时期,边疆战事频繁,王昌龄曾亲身经历过边塞生活,对那里的风土人情、战争场景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他的《从军行》组诗不仅描绘了边塞的壮丽风光和艰苦生活,还深刻揭示了战争对人们心灵的影响和将士们的英勇精神,这种精神在“词豪甘自屈,气锐敢轻侵”这两句诗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体现。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