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乐全堂
宋·苏轼
乐全先生清且安,
忘言老宿静中观。
心无俗念神自定,
室有琴书气自闲。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政治家,治水名人。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的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乐全先生心境清净且安宁,
忘言老宿在静谧中体悟禅机。
心中没有世俗的杂念心神自然安定,
居室中有琴书相伴气质自然闲适。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乐全先生(可能是指某位隐士或苏轼的朋友)和忘言老宿(指修行高深、不善言辞的老僧)的清净闲适生活,他们心境平和,没有世俗的纷扰,生活充满了琴书相伴的雅致和宁静。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乐全先生和忘言老宿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于闲适、清净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清且安”、“静中观”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平静、无欲无求的生活境界的追求。“心无俗念神自定,室有琴书气自闲”两句,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文人雅士生活方式的认同和推崇,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苏轼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境有关,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在贬谪期间,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同时也得以远离官场纷争,过上相对宁静的生活,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也可能与苏轼与某些隐士或僧人的交往有关,他们在交流中共同探讨了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