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宫词
唐·王建
玉辇岂再来,娇鬟为谁绿。
空悲上林雁,曾到灞陵北。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唐代著名诗人,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入仕为官,曾任昭应县丞、太府寺丞等职,王建的诗以宫词著称,多描写宫中生活,反映宫女们的哀怨与无奈,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动人,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那华丽的玉辇再也不会回来了,宫女的发髻为谁而梳得如此美丽?只能空自悲叹那上林苑中的大雁,它们曾飞到过灞陵以北,却再也带不回那逝去的时光和深情。
释义
“玉辇岂再来”意指皇帝的车驾不会再回来,暗指皇帝已逝或不再宠幸此地;“娇鬟为谁绿”则表达了宫女们精心打扮却无人欣赏的哀怨之情。“空悲上林雁”通过大雁这一意象,寄托了宫女们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望;“曾到灞陵北”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宫女的视角,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她们内心的孤独与哀怨,首句“玉辇岂再来”直接点明了主题,为全诗奠定了哀伤的基调,次句“娇鬟为谁绿”则通过宫女的发髻这一细节,展现了她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爱情的渴望,但这份美丽却无人欣赏,更添几分凄凉,后两句“空悲上林雁,曾到灞陵北”则通过大雁这一意象,将宫女的哀愁与对往昔的怀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全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复杂,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情感真挚而动人,充分展现了王建宫词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建任昭应县丞或太府寺丞期间,当时,他有机会接触到宫廷生活,对宫女们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在唐代,宫女们往往被选入宫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她们不仅要承受繁重的劳动和严格的管束,还要忍受着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与无奈,王建通过这首诗,以宫女们的口吻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宫廷生活的残酷和无情,这首诗不仅是对宫女们命运的同情和悲叹,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