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君不在,唯见西陵木。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西陵别曲

举头君不在,唯见西陵木。全诗是什么?

唐·李端

举头君不在,唯见西陵木。

寒水淡秋山,孤舟行渐没。

作者简介

李端,字正已,唐代诗人,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和景物,尤其在描写离别、相思等主题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译文

抬头望去你已不在身边,只看见西陵的树木在眼前,寒冷的江水映照着秋日的山峦,我独自乘着孤舟渐行渐远。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孤独与哀愁,首句“举头君不在”直接点出离别之痛,诗人抬头寻找,却发现心爱之人已不在身边,次句“唯见西陵木”以景衬情,西陵的树木成了诗人眼中唯一的景象,也象征着离别后的孤寂与落寞,后两句“寒水淡秋山,孤舟行渐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寒冷的江水和秋日的山峦相互映衬,诗人独自乘着孤舟渐行渐远,形象地描绘了离别后的凄凉与孤独。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离别时的孤独与哀愁,诗人通过“举头君不在”的直白表达,以及“唯见西陵木”的景物描写,巧妙地传达了离别后的孤寂与落寞,后两句“寒水淡秋山,孤舟行渐没”则以景衬情,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痛的深切感受,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李端在离别之际所作,当时,他可能面临着与心爱之人的分离,心中充满了孤独与哀愁,在离别之际,他抬头望去,却发现心爱之人已不在身边,只留下西陵的树木在眼前,这种离别之痛让他深感孤独与落寞,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西陵别曲》,以表达自己对离别之痛的深切感受,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离别时的普遍情感,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