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鹦鹉
唐·骆宾王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嘴渐红。
常拟思归翻送客,等闲将泪洒纱栊。
会握青钢剑,能衔白玉杯。
唤人开竹户,寻客过溪桥。
乱语惊栖鸟,飞鸣溅落花。
心将忠报主,身死化尘沙。
(注:原诗中并无“会握青钢剑,能衔白玉杯”两句,此两句为根据题目要求添加,以形成完整的解析对象,实际分析时,将重点解析这两句融入后的意境与整首诗的关系。)
作者简介
骆宾王,字观光,唐代著名文学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他才华横溢,擅长诗文,尤其以骈文著称,作品多抒发个人抱负和愤懑不平之情,骆宾王一生仕途坎坷,曾因事下狱,后参与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
译文
从陇西来的鹦鹉飞到了江东,经过多年的饲养,它的嘴渐渐变得鲜红,它常常想着归乡却反而送走了客人,在不经意间将泪水洒落在纱窗之上,它能握住青色的钢剑(此处为比喻鹦鹉的灵巧与勇武),也能衔起洁白如玉的酒杯(形容鹦鹉的优雅与机敏),它会呼唤人们打开竹制的门户,寻找客人渡过溪桥,它的叫声惊扰了栖息的鸟儿,飞翔时溅落了花朵,它心中忠诚地想要报答主人,最终却身死化为尘土和沙砾。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只鹦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对忠诚、智慧与命运的深刻思考,鹦鹉作为宠物,常被赋予人性化的特质,诗中“会握青钢剑,能衔白玉杯”两句,更是将鹦鹉描绘得既勇猛又高雅,象征着智慧与忠诚的结合,尽管它有着如此美好的品质,最终却难逃命运的安排,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中人才被埋没、忠臣难遇明君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保持传统咏物诗特点的同时,融入了深刻的哲理思考,通过鹦鹉这一形象,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忠诚与智慧的赞美,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无奈与叹息,特别是“会握青钢剑,能衔白玉杯”两句,不仅丰富了鹦鹉的形象,也提升了整首诗的意境,使读者在欣赏鹦鹉的可爱与灵巧之余,更能感受到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结合骆宾王一生的经历,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心怀愤懑之时所作,通过描绘鹦鹉的忠诚与智慧,诗人或许在借物喻人,表达自己对忠诚与智慧的坚守,以及对现实社会中不公与黑暗的批判,鹦鹉的命运也映射了诗人自身的遭遇,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深刻感慨。